乐鱼体育登录手机版官网-下载乐鱼平台app专注外加热回转窑、三炭(炭、炭黑、活性炭)设备以及大型回转窑制作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生态环境部: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供应链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时间: 2024-12-14 10:14:41 |   作者: 乐鱼体育登录手机版官网

细节: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支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准入、优化环境执法、加大政策支持和健全保障措施5个方面提出22条措施,对生态环境部门更好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实际的要求。提出加快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供应链,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等。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 策部署,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 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增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新 优势,指导生态环境部门更好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现提出如 下措施。

  1.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制修订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带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供应链,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推动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支 持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升大宗货物清洁 化运输水平,推进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

  2.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帮扶企业排查落后生产的基本工艺设备、低效失效污染治理设施,积极支持企业对各类生产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污水垃圾处理设备等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对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更新给予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3.增加环境治理服务供给。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支持企业提升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完善产业园区环境基础设施, 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和集中治污。鼓励中小型传统制造企业集中的地区,结合产业集群特点,因地制宜建设集中污染处理设施。加强完善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处理体系,支持企业提 供第三方专业服务。

  4.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深入开展科技帮扶行动,为中小微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技术咨询。完善实用技术管理机制,基于生态环境治理需求,面向社会征集先进污染防治技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申报,加快企业先进的技术推广应用。依托国家生态环 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提供技术咨询和 推广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生态环境重大科学技术计划 和创新平台建设。

  5.支持发展环保产业。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重大工程,制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和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增强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预期。引导环保企业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促进生态环保产业、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低碳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依规督促机关、事业单位和大规模的公司履行生态环境领域项目合同。

  6.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对照中央和地方层面设定的生态环境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以告知书、引导单等形式告知企业生态 环境保护政策、责任和要求,以及许可事项办理流程、时限、联系 方式等。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中遇到的问题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 告知服务制。

  7.持续深化环评改革。落实登记表免予办理备案手续、报告 表“打捆”审批、简化报告书(表)内容等“四个一批”环评改 革试点政策。有序推进环评分类管理,环评文件标准化编制、智 能化辅助审批试点,优化环评审批分级管理。继续实施环评审批 “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民营 重大投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提高 环评审批效率。

  8.优化总量指标管理。健全总量指标配置机制,优化新改扩建建设项目总量指标监督管理。在严格实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对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氨氮小于0.01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指标来源说明,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统筹总量指标替代来源, 并纳入台账管理。

  9.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协同衔接。对工艺相对单一、环境影 响较小、建设周期短的建设项目,在按规定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后, 新增产品品种但生产的基本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主要燃料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不增加的,不涉及重大变动的,不需要重新办 理环评,直接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建筑设计企业无法确定是不是涉及重大变动的,可以报请行政审批部门核实。对符合标准要求的建设项目, 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探索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审批合一”。统筹优化环评和排污许可分类管理,部分排放量很小的污染影响 类建设项目不再纳入环评管理,直接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10.加强建设项目投资政策指导。对企业投资的同一建设项 目,涉及生态环境领域多个行政许可事项的,要加强行政许可事 项衔接;对有区域布局、规模控制等要求的,要加强统筹、提前 考虑项目建成之后的经营准入许可,为项目建设、运行提供一揽 子指导服务。

  11.实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对正面清单内的企 业减少现场执法检查次数,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以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执法检查,对守法企业无事 不扰。规范生态环境管理第三方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效。

  12.持续规范涉企收费和罚款。定期清理规范生态环境领域涉 企收费事项,做好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相关工作, 推动治理变相收费、低质高价,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严禁以 生态环境保护名义向企业摊派。全面落实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 实施要求,优化营商环境。

  13.减少企业填表。充分的利用环境统计、排污许可、环评审批、 固废管理、污染源监测等系统平台已有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实现数据相互连通,推动“多表合一”,探索“最多报一次”。鼓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涉企报表填报减负改革试点。

  14.严禁生态环境领域“一刀切”。统筹民生保障和应急减排, 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科学合理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明确不同预警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启动 和解除重污染天气预警。不得为突击完成年度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搞限产停产。严禁为应付督察等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 暴行为,以及“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15.规范环保信用评估。合理界定评价对象,坚持过惩相当, 明确评价结果适用边界条件。推进依法不予处罚信息、一定期限 之前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不纳入环保信用信息范围。推广 环保信用承诺制度。健全企业环保信用修复制度,完善信用修复 机制,带领企业“纠错复活”,帮企业“应修尽修”。

  16.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将合乎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污染治理等项 目纳入各级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一视同仁给予财政资金支 持。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模式创新, 快速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适时开展盈余碳排放权(配额)抵押 机制建设,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环境治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7.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配合税务部门落实《环境保护、节能 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年版)》《资源综合利用企 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 年版)》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 增值税优惠目录(2022 年版)》以及延长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不能准确判定企业从事的 项目是否属于优惠目录范围的,要及时研究、推动解决。

  18.支持参与环境权益交易。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市场,推动更多方法学出台,鼓励企业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 排项目,并通过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市场交易,实现减排有收益、发展可持续。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淘 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改造升级等减少 污染物排放,形成“富余排污权”,热情参加排污权市场交易。

  19.支持创优和试点示范。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创建环保绩效A级企 业,并落实好相关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危险 废物“点对点”利用豁免、跨区域转移管理、“无废集团”建设 等改革试点示范。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在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中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生态环境部建立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展示平台, 引导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为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作贡献。

  20.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本地区生态环境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 展的工作机制,明确抓落实的牵头部门、责任分工和责任人。加 强与发展改革部门、工商联等沟通联系,经常走访和听取民营企 业意见建议,畅通非公有制企业投诉举报、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渠 道。对非公有制企业反映突出的共性生态环境问题,要快速反应、紧 抓快办。建立“问题收集—问题解决—结果反馈—跟踪问效”工 作闭环,努力让更多非公有制企业有感有得。

  21.加强政策指导。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标准政策制修订过程 中,要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合法性审 查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排放标准等强制性标准的制 修订质量管理,标准发布前制定实施方案,为企业预留足够时间。加强生态环境法规、标准、政策等宣传解读和培训,激发企业绿 色发展内生动力。

  22.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先进典型的 挖掘总结,及时梳理生态环境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服务民营经济 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综合运用新闻发布会、官网、报纸、“双 微”等形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回应中小微企业的关切, 多措并举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强化舆论引导,营造支持民营企 业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

  承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选煤分会、《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格外的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明白准确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为逐步提升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煤炭清洁利用体系,推动煤炭工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选煤分会、《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社承办,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执行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展览会”定于2024年11月20-22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

  展览会将以“绿色低碳·引领未来”为主题,邀请全球各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参展、参会。集中展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工业绿色开采、智能化建设、清洁生产;洗选加工、现代/传统煤化工绿色升级、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修复、节能降碳;清洁燃煤超低排放发电、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兰炭创新应用;绿色能源、煤基材料、储能技术等煤炭洁净利用领域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新工艺等,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出积极贡献。

  煤炭洗选加工和煤质管理技术、工艺及装备。包括筛分、破碎、跳汰、重介、浮选、磁选、脱水和干燥设备,干选工艺技术及设备,煤泥水处理,管道输煤,智能装车,专用仪器仪表,绿色药剂研发与生产,选煤厂内空气环境监视测定控制,选煤工程设计、咨询、施工、智能化选煤厂建设,第三方托管运营,煤炭物流及仓储,煤质检测技术及仪器设备

  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乙醇、煤制醋酸、煤制蛋白、煤基新材料、低阶煤分质利用等煤化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及新设备,包括煤化工合成、分离工艺及脱硫技术、节能降耗等环保技术及设备。型煤、水煤浆等原料加工技术与设备;煤气化技术及设备、传质传热、变换、合成、分离、浓缩、储运、输送设备;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空分、仪器仪表、管道、阀门、泵、通用机械设备;催化剂生产与再生;煤化工环保工程、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大型煤化工企业、煤化工园区、煤化工深加工产业基地、工业循环产业链

  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与装备;清洁煤生产技术与装备;燃煤锅炉清洁改造技术与装备、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升级改造技术;散煤替代领域的技术与装备;碳捕捉、封存及利用技术与装备(CCS/CCUS)等

  油母页岩、煤矸石、矿井水、土地复垦、煤矿瓦斯等资源综合利用;煤矿瓦斯减排(CCER)、煤矿共伴生资源深加工;绿色矿山建设;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及采空区综合治理、废弃矿山老旧建筑和工业广场再利用;矿区土地生态修复;企业能碳监测;新型能源植物、碳资产与植被碳汇等先进的技术、产品、方案

  能源和煤炭企业形象与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建设发展成就以及在煤矿智能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减排、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与装备

  1.标准展位提供:展位地毯铺设、楣板字、咨询桌一张、折椅两把、 射灯或日光灯两个、220V 插座一个,角位需另加1000元。

  2.特装展位:指除室内标准展位以外所有展位均为特装,此展位不提供任何装饰、不提供电源,参展商须自行设计并搭建展台,展台限高5米。室内光地展 位起租面积为100 m²。

  3.展位规划:标准展位的申请主要是依据展品类型及报名先后顺序进行划分。光地展位的申请主要是依据展品类型、报名顺序、参展尺寸、设备重量等多因 素进行划分。

  协助安排境外企业展品运输、报关;为参展企业代表提供便捷服务;协助参展单位举办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新闻发布会、产品项目推介会、专题报告会和技术讲座等活动;安排相关重点参展单位与参观代表洽谈互动。

  参展单位详细填写好《参展合同表》并加盖公章,邮寄或传 真至组委会;报名后,参展单位一定要在10日内将相关联的费用汇入组委会指定账户;展位安排以“先报名、先交款,先安排”为原则,组委会有权对少量展位予以调整;展品运输、展会接待、报到住宿等事宜在会前半个月组委会另行发送参展手册。